天津市进出口商会

TianJin Chamber of Commerce for Import and Export

果香连中南 经贸续新篇

发布时间:2025-11-12 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刘 旭
南非与中国地处南北半球,季节互补的天然优势,让南非水果成为中国市场的“淡季刚需”。

“这款南非苹果又脆又甜,别看个头小,正好是一顿的量,已多次购买。”在某自营生鲜电商平台北京地区消费者评论页面上,记者看到了这条关于南非苹果的置顶评论。页面下方,六百余条评价汇聚成对这款异国水果的集体点赞,这颗红色的小苹果在中国消费者的果盘里找到了新家。

而这枚带着阳光暖意的果实,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它是中南经贸合作的鲜活注脚,是两国互利共赢的见证。在北上广深的生鲜超市货架上,在千家万户的生鲜App订单里,来自南非的苹果、柑橘、葡萄等水果正以独特的风味俘获中国消费者,也让中南贸易的纽带越拉越紧。如今南非已稳居中国进口苹果第二大来源国,这不仅是中国市场对南非优质农产品的认可,更是两国贸易互补性的生动体现。

经贸关系持续升温

南非与中国地处南北半球,季节互补的天然优势,让南非水果成为中国市场的“淡季刚需”。记者发现,不仅是个头小巧却果肉饱满的南非苹果,凭借高性价比成为消费者复购清单上的常客,柑橘、葡萄、牛油果等已获检疫准入的南非水果,同样凭借优良品质占据线下商超的重要位置。南非柑橘皮薄易剥、酸甜适口,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南非牛油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成为健身人群和轻食爱好者的首选,年进口量大幅增长。

水果贸易的蓬勃发展,是中南经贸合作的缩影。对南非而言,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为其农产品打开了广阔空间,带动了当地果园种植、采摘加工、物流运输等全产业链发展,让更多南非民众实现稳定就业。如在南非的开普敦港,专门从事水果出口的物流公司不断升级冷链设施,带动了当地物流产业的发展。此外,中国企业还通过技术合作,帮助南非果农改进种植技术,提高水果品质和产量。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来自南非的反季水果不仅满足了多样化的饮食需求,还平衡了淡季水果市场的供需关系,避免了价格大幅波动。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南非水果凭借独特的风味和稳定的品质,正好契合了这一消费趋势。同时,跨境电商的发展让南非水果的购买渠道更加便捷,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生鲜App下单,享受来自南半球的新鲜美味。

贸易版图不断扩大

这种“你有我需、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正是中南经贸关系持续升温的核心密码。今年10月中南核果贸易议定书的签署,更是为合作注入新动能——桃、油桃、李子、杏等南非核果将于每年10月至次年3—4月进入中国,与国内核果生产淡季形成完美互补,让这份“跨国甜蜜”延续更长时间。据了解,为了保障核果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南非农业部门建立完善的检疫防疫体系,确保产品符合中国的检验检疫标准。

中南水果贸易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大,合作深度也在持续加深。未来,随着检疫标准的进一步衔接、物流通道的持续优化,必将有更多南非优质的农产品走进中国市场,也会有更多中国经验、中国技术助力南非农业升级。这颗承载着友谊与商机的“甜蜜果实”,将结出更丰硕的合作成果。

农业合作向多领域延伸

与此同时,中南农业合作也在向技术交流、产能合作等多领域延伸。中国农业技术专家多次赴南非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帮助当地果农提高管理水平;南非农业代表团也频繁到访中国,考察中国的水果保鲜技术、电商销售模式等,积极借鉴中国经验。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不仅推动了南非农业的现代化升级,也为中南经贸关系注入了持久动力。

从一颗小小的苹果到琳琅满目的各类水果,承载着中南友谊与商机的“甜蜜果实”,终将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培育下,结出更丰硕的成果,让中南经贸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让两国人民的情谊在互利共赢中不断深化。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22-83457972、83457973)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根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