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以新能源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29.9%,国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风口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
近期,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向更高质量迈进,商务部等9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以符合世贸规则为原则,从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优化贸易促进活动、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和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等六个方面提出18项政策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意见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并在政策层面为企业防范风险提供引导和支持,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注入新动力。
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添动能
在日前举行的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市场,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深受各国消费者认可,出口规模逐年提升,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汽车已成为拉动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达491万辆,同比增长60%以上,首次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再创历史新高。
交通运输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林旭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的出台有助于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对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在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方面,意见提出了鼓励海外研发合作、提高海外合规经营能力、因地制宜加强与海外相关企业合作、加强海外维修等售后能力建设、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等5项举措。
李林旭认为,合作交流是扩大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的有效方式。“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合作交流,如加入国际行业组织、参与国际展会、开展国际项目合作等,从而提升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共享国际市场的机遇和资源。”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充分利用意见营造的良好贸易环境,拓展多元化市场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和渗透率。根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区域特点,优化区域布局,如挖掘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潜力,增加对欧洲、美国等成熟市场的出口规模,实现区域均衡和多元化发展。”李林旭说。
为新能源汽车“出海”护航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领先优势的中国品牌占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国家的排挤与打压。2023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计划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反补贴调查;10月,欧盟发布公告,决定发起反补贴调查。
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仅15.3万辆,增速放缓至6%。相比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和比利时的出口量明显下滑。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称,欧盟宣布启动反补贴调查,一方面是在回应法国、意大利等国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激增而想要实施反击的想法;另一方面是在为欧洲对中国汽车征收额外关税铺路。
“此前,欧盟曾频频对来自其他经济体、竞争力明显强于欧盟本土产业的企业发起‘双反’调查,并借此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如今,在感受到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的竞争压力后,欧盟的一些国家也打算使出同样的招数。”崔洪建说。
李林旭认为,作为“有形的手”,政府发力引导推动自主创新非常关键。此次出台的意见就从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和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政策引导和支持。“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超前布局,并在‘斗争中合作’,加大开放力度。”
此时,商务部等部门也将采取有力举措支持新能源汽车稳健“出海”。何亚东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各地方抓好政策落地。完善部门配套措施,健全物流、金融等贸易合作支撑体系,加强与各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低碳发展合作,推动构建公平、稳定、包容、便利的汽车贸易环境,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全球低碳发展。